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生态雅安  

优化营商环境 更好促进雅安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06 14:51:11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张琳

戴馨仪 邓颖婷

今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雅安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改革工作,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上善创新、勇突破,为雅安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与着力点,也是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雅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细化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助企纾困解难,助力雅安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逐年递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驱动政务服务优化升级

加快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一要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进一步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要切实转化服务方式。将服务贯穿于项目引进、建设、发展的全过程,扎实推行“一站式”“一条龙”“全托式”服务,在狠抓服务时限的缩短、服务态度的改进、服务水平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三要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和改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活动。

完善数据共享平台。在当前高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亟须整合大数据、互联网等多元资源,以促进“互联网+政务”体系的效能最大化。首先,构建完善、流畅的数据库体系,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业务办理打下坚实基础。其次,优化跨地区政务中心和全省政务中心的集成和衔接,为民营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最后,采用多种媒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加强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广宣传,广泛宣传网上政务平台的操作方式,实现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

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一要利用政府“有形之手”。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税费及用人、用地成本负担;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入推进民间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民间投资项目行政审批流程,面向民营企业发布我市发展机遇清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坚定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信心。二是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开发多元化信贷产品。根据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和融资需求,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科技贷等创新信贷产品。另一方面,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的线上化操作,减少企业融资时间和成本。

以法治之力赋能企业发展

提高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为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首要任务是增强行政执法的公开性与透明度。这要求执法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执法,确保每一项执法行为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同时,要建立健全执法公示制度,将执法依据、程序、结果等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畅通企业维权渠道,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企业能够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健康发展。

营造公开、公平的营商环境。为了营造更加公开、公平的营商环境,必须坚决清除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的障碍。应积极推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壁垒,保障各类企业在统一平台上享有公平竞争的权益。涵盖人才引进、就业创业等领域,为外来人员提供平等机会与待遇,确保其能安心工作并扎根当地发展。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弘扬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背景下,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应以公民为中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培育区位要素优势

优化人才科技资源配置。一是需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适度放宽对高层次人才的选拔标准,切实贯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将焦点集中在科技项目的实际运营或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绩上。其次,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全面推动人才引进、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工作进程,集结一批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最后,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一方面,优化信息交流机制,借助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建立人才政策咨询、意见征集及反馈体系,确保政策有效落地并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强化引进人才管理,构建企业人才需求数据库,整合需求至大数据平台,实现精准管理及应用。

培育企业创新意识。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工艺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和大众的需要,企业要明白唯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而不会被市场所淘汰。应当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激励企业的创新意识,以此刺激地方企业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组织区域内的创新成果展示,并通过对区域内有杰出成就的企业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其他公司机构更加主动地投身于这一创新活动之中。

促进地区产业聚集。完善“转企升规”“专精特新”等培育机制,加大奖补优惠力度,助力优质民营企业提档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企业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强化优势,以此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推动优势产业韧链强群,引导产业集中集群布局,围绕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优化全市工业主导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共雅安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