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芦山,林海涌动着新绿。这个森林覆盖率高达78.25%的川西县城,153.86万亩林地既是生态屏障,也是防火战场。近日,记者走进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护林员巡山护林的身影,与山巅盘旋的无人机共同勾勒出森林防火图景。
当前,森林防灭火工作进入关键期,芦山县各乡镇(街道)积极响应,强化防控举措,严格落实各项火险防控措施,筑牢防灭火安全屏障,守好青山绿水,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各项森林防灭火工作抓紧抓细抓实,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织密“责任网” 坚守森防阵地
森林防灭火重于泰山。面对当前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芦山县上下采取多项措施,做好森林防灭火准备工作,其一便是科学合理排兵布阵——
成立芦山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下设“一办六组”,实行县级部门包片、乡镇(街道)干部包村、村(社区)干部和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层层压实责任。
乡镇(街道)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森林防灭火归口报送、“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村(社区)随时保持森林防灭火联系电话畅通。
印发《芦山县贯彻落实〈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七条措施〉责任清单任务分解表》,细化分解为72条工作任务,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在强有力的举措之下,目前,芦山县已完成森林防灭火责任区划分,每个山头均落实了具体责任人,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
加固“保障网” 提升森防能力
“报告,龙尾山隧道附近林区发现烟点,疑似火情!”近日,芦山县“守护青山·2025”森林草原火灾应急演练举行。
演练中,芦山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根据火灾初判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组、扑救指挥组、气象服务组、医疗救治组等工作组在接到指令后迅速开展行动。经过不懈努力,“山火”被成功扑灭。
近年来,芦山县严格执行林区、监控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开展专业队员定期培训和森林防灭火联合演练等活动,不断提高森林消防队伍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实战能力。
与此同时,不断修订完善森林防灭火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督查、检查;细化责任追究制度,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截至目前,芦山县共建立专业扑火队伍1支、半专业应急扑火队伍9支,配备巡山护林员36人,建成防火隔离带600余公里,储备风力灭火机、动力喷水灭火机、无人机、风水灭火机、油锯、水泵等应急物资。
设立“防护网” 筑牢安全屏障
防灭火关键在于预防,芦山县严格落实森林火灾预防措施,做到火源管控常态化。严把“入山关”“农事用火关”“祭祀用火关”,严控火源,做到林缘之处有人管,交界之处有人抓,避免意外火情发生。规范化建设森林防灭火检查卡点7个,安排值守人员23人,每个卡点均按照“7个1”标准设置集装箱房、监控系统等,严格落实“7步值守工作法”。
同时,针对114家林区企业、13家林区施工企业,建立“两书一专员”管理机制,签订防灭火责任书、联防协议书,落实专人定期开展森林防灭火培训和林区作业防火管理。同时,建立林区、林缘等监管台账,并落实168名网格监管员在重要节点巡查监管。针对182名特殊人群建立管理台账,并一对一落实监管责任人。
如今,走进芦山县,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林木花草葳蕤生辉。芦山县森防人在“青山常在”的初心指引下,时刻坚守使命,唱响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绿色之歌。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石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