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护航宜居城市建设
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助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质的投入力度,为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增强群众幸福感提供坚实的财政资金保障。
垃圾分类督导员为居民讲解智能垃圾回收箱的使用方法
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让群众居住更安心
10月20日,走进石棉县新棉街道西区社区青年路76号小区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小区地面硬化、堡坎加固等一系列作业。该小区是数十年的老小区,排污设施陈旧、屋顶漏水、功能配套不全等问题影响着居民的日常生活。本次老旧小区改造将重新硬化小区道路,对屋面进行防水处理,升级改造化粪池及排污管道,规划停车位、电瓶车充电棚等,让老旧小区从“忧居”变“优居”。
从“住有所居”到“住且宜居”的华丽蜕变,还发生在雨城区川航小区。“小区规范了,环境敞亮了,住得也更舒心了。”川航小区是我市拆迁安置小区之一,从昔日泛着灰旧底色的老小区到如今有物业入驻的开放式楼院,这片曾充满荣光的老旧小区已悄然焕新,一步一景,绿树成荫。
改造前,该小区存在道路狭窄不平、墙体老化破旧、车辆乱停乱放、道路积水等问题。如今走进该小区,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平坦开阔的沥青路面映入眼帘,小区里的绿植花卉在秋日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如今,全市老旧小区正在旧貌换新颜。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支持力度,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2.89亿元,统筹安排住宅电梯增设补助资金1911万元,惠及棚改户3209户、公租户60户、233个老旧小区18459户,支持增设既有住宅电梯200部,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同时,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申报、项目绩效评价等,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此外,2023年,我市统筹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资金7222万元,深入排查治理城市管道安全隐患,对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城市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成供排水管道更新改造76.81公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116.58公里,持续消除老旧管道安全隐患,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推进城市卫生治理
让生活环境更舒心
在市区花间集小区大门口,一台高科技智能垃圾回收箱格外抢眼。将垃圾分类后,只需用手机生成二维码,在回收箱前“晃一下”,勾选想要回收的垃圾类别,就能打开相应的箱盖进行投放。
该智能垃圾回收箱集垃圾分类、信息采集、积分奖励等功能于一体,使用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手机号码等方式登录,进行全品类垃圾一站式投放。为方便没有智能手机和不方便操作的人群准确投放垃圾,该设备还支持传统投放方式。居民只需按下相应按钮,对应分类箱投放口便会打开,将分好类的垃圾进行精准投放即可,操作简单。
“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全智能垃圾分类箱,操作简单,投放完成后,投放口会自动关闭,整个投放过程干净无异味,小区的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业主王女士说,因小区垃圾分类创新模式操作简单、便利,小区业主参与积极性与配合度很高。
“以前,我会把垃圾全部塞进垃圾袋,扔进小区的垃圾桶;现在,小区摆放了分类垃圾桶,我每天都会把垃圾先分类,然后按照种类再投放。”名山区蒙阳街道杰翎雅苑小区的胡女士说。该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给小区垃圾桶增设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识,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今年以来,我市投入1.56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城区公厕建设维护管理、小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生活垃圾清运处置、环卫作业车辆更新升级等。支持市政绿地和城市公园精细化管护500多万平方米,新改建公厕点位57个,覆盖全市各类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中心城区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498个,覆盖城区居民10.8万户,助力打造碧水蓝天美丽城市。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