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过,稻香扑鼻。10月7日,芦山县万亩粮经复合园粮油(思延)示范基地的260余亩旱稻迎来丰收。一株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清风拂来,掀起层层金色稻浪,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稻香。
眼下,秋粮收割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秋粮产量占我市全年粮食生产九成以上,秋粮能否颗粒归仓,对于守牢粮食安全、筑牢农业压舱石愈发重要。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不断强化政策支持,促进粮食生产,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扩大粮食面积、提升粮食产能,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丰收的稻谷
截至目前,我市小春粮食喜获丰收,面积和产量同比上年分别增加300亩和400吨;大春粮食作物长势良好,已进入收获尾声。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8万亩,总产量36.7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大豆播种面积9.5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
高效机械化收割
助力农田增产增收
眼下,我市水稻收割进入尾声,各县区、乡镇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水稻,预计十月中旬将全部完成收割。
在芦山县万亩粮经复合园粮油(思延)示范基地,已经陆续成熟的旱稻迎来收割期,工人们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收稻谷,确保颗粒归仓。
收割现场,伴随着阵阵收割机轰鸣声,三名农机手分别熟练地驾驶着三台收割机在高标准农田中来回穿梭,金黄色的稻秆被迅速地“吸入”,再从机器尾部排出切碎的秸秆,一粒粒金黄的稻谷就被收入“囊中”,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我们引进的是旱稻种植,天气好的话,大约两天就可以收割完,一天能收割100亩。”芦山县汉丰农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种植技术经理程璞说。
收割机开足马力驰骋在金色的稻浪中,轰鸣阵阵,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丰收曲”。据悉,芦山县万亩粮经复合园粮油(思延)示范基地是该县种植旱稻的核心产区之一,于2022年开始播种。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采用机器全流程收割,一亩地只需20多分钟就收割完成。收割完的稻谷装满一车便直接运往成都,进行烘干和进一步加工并销售。
与此同时,地处雅安中部的荥经县五宪镇的百亩水稻也进入成熟期,金黄色的稻田与民居、村道、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走进五宪镇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放眼望去,农田里的稻穗颗粒饱满、随风摇曳,水稻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伴随着轰隆响声,一茬茬水稻被源源不断“揽入怀中”,收割、脱粒、碎秆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亩水稻便被收割完成,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据了解,今年,荥经县天盛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五宪镇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种植水稻210余亩,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创新旱育秧、水育秧、机插育秧等混合种植模式,实现从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不仅有效提高收割效率,还有效减少人工收割带来的损失。
秋天是稻谷丰收的季节,而机械化作业更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助力稻农颗粒归仓。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6.8万元,补贴机具2233台,受益农户达1271户。2023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
实现“稻油轮作”
持续提高土地效益
做好秋收工作,是助农增收的保障、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守护粮食安全的有效举措。
据荥经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遇重要种植节点,五宪镇及天盛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还会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科学施肥、防病治虫等方面技术进行全流程指导。
“本轮秋收结束,待土地整理后,五宪镇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将以油菜和蔬菜种植为主。”五宪镇相关负责人说。
和五宪镇一样,本轮稻穗收割完后,芦山县万亩粮经复合园粮油(思延)示范基地也将继续种植高油酸油菜、七彩油菜,实现“稻油轮作”,让农田一年四季都能发挥作用,持续助农增收。
“我们今年引进的旱稻品种,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亩地的产量500公斤至550公斤,预计一亩地的产值有两三千元,年度总产值能达200万元。”程璞表示,为了能让土地持续增收,旱稻收割完,下一季就会种植油菜,真正实现一地多收。
近年来,芦山县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围绕小麦、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科学选种和高效管护,因地制宜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引导农民适时早播早栽,有效推动粮油产量稳步提升。
在秋收丰收的景象中,芦山县和荥经县展现出了我市农业机械化收割的高效性和农田汇聚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粮经园区建设,不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推广“粮经统筹”模式,强化科技赋能引领等,让“粮田”变“良田”,全力打造雅安片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下一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干部下沉一线,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做好防灾减灾,全面完成大春粮食收获,做好晚秋粮食生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让“粮袋子”更加充盈。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