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学习园地  >  发展新论  

创新服务举措 坚守责任担当

2023-09-26 10:52:21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张琳

创新服务举措 坚守责任担当

——宝兴县政法系统多措并举护航宝兴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法院干警到351夹金山隧道项目部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感谢检察机关给我们提出的建议,让公司在今后的运营中能够避免法律风险。”“真是太方便了,‘法保姆’工作站给了我们企业保姆式的服务。”“在外务工这么多年,我还是头一次在工地上看到‘24小时自助法院’,这就是‘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良好的治安环境,让我们企业更能安心经营……”一句句感谢的话语,是群众和企业真切享受到宝兴县政法保障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带来的安心和红利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宝兴县委政法委坚守政法担当,锚定法治服务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统筹该县政法系统各单位创新探索司法服务举措,让企业和群众的生产经营及日常生活更安心、更顺心、更暖心,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创新司法服务举措,以良法善治护航宝兴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1133”多元化解模式

助力项目建设“加速度”

“太感谢你们了,一个小时就将我们的难题解决好,让工程能顺利开展。”谈起之前遇到的难题,S432项目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一起长达半年之久、历经双方九次调解无效的S432项目施工引发的矛盾纠纷,终于在S432项目矛盾纠纷调解室组织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下尘埃落定。

该矛盾调解的成功离不开宝兴县创新推出的“113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即树牢“1”个理念: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政法队伍,哪里就有法治服务保障;健全“1”套机制,成立服务保障县域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多元矛盾化解;落实“3”项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治安环境,全面营造法治环境;把稳“3”个端口,注重前端机制建设、推动中端治理、强化末端化解,多管齐下、深入推进法治链条延伸,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利益。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灾后重建以及宝兴县城功能疏解等工作的开展,宝兴境内建设项目众多。”宝兴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冬表示,全县政法系统以“1133”调解模式为抓手,积极融入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始终坚持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全县持续多年保持无民转刑案件发生,项目涉稳风险、矛盾纠纷大幅减少。

目前,宝兴县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3个。其中在重大项目上建立了S432项目、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项目矛盾纠纷调解室,在硗碛藏族乡旅游产业链条上建立达瓦更扎双语调解室、石榴籽调解室,宝兴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建立叶连华调解工作室。

2021年12月,宝兴县叶连华调解工作室被省司法厅和四川省人民调解协会命名为四川省金牌调解工作室。2021年至今,共化解旅游、交通、国土、山林等涉及项目矛盾纠纷500余件。

强化公安优质服务

推动产业发展“新跨度”

今年5月12日,宝兴县公安局硗碛派出所收到一面来自上海游客赠送的印有“人民警察为人民 热心帮助暖人心”字样的锦旗,以此表达对民警帮助其在达瓦更扎景区找回手机的感激之情。

宝兴县有夹金山、蜂桶寨、达瓦更扎、神木垒等景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来此旅游。

为护航文旅产业发展,宝兴县公安局根据辖区景点分布情况,通过打造旅游警务,拉近与游客、群众的距离,提高民警服务水平,提升文明窗口形象。

这只是宝兴县公安局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我们立足主责主业,通过打击、保护、预防、服务等举措,为经济发展护航。”宝兴县公安局副政委王冬介绍。

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位于宝兴县灵关镇,该县政法部门依托园区和社区“双区融治”,以及“石城义警”等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对辖区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

同时,宝兴公安强化执法,坚决依法打击整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优化服务,落实“一窗办理”,争取“最多跑一次”,提高审批效率、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能。

2018年以来,宝兴公安社会化满意度评价连续五年获得全市第一,就是群众和企业对宝兴公安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肯定。

做好企业合规审查

提升企业健康发展“安全度”

“感谢检察官的普法教育,因为公司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将深刻汲取教训。因为判缓刑,我还能在公司工作,让公司继续运转。”一名矿业公司负责人说。

去年8月,宝兴县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企业偷税漏税案件时,发现该企业偷税漏税的主要原因是税务制度不健全。于是,检察机关对其企业制度等进行分析,并发出检察建议。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该企业也积极补缴税款。最终,该企业负责人因犯逃税罪被判缓刑并处罚金。

经济繁荣发展离不开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宝兴县检察院推动检察建议落实,积极维护法治营商环境。宝兴县检察院检察官樊兴慧介绍,针对办理的这起企业逃税案件中反映出的税务管理问题,他们已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就进一步规范大理石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和税收秩序提出建议,有效减少和预防涉税违法犯罪的发生,为营造法治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做好企业合规审查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宝兴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做好企业合规审查工作。在办理的一起非法储存爆炸物案中,宝兴县检察院在“重罪”案件中开展合规审查,坚持量化评估、科学验收,确保涉案企业“真合规”“真整改”,最终依法对涉案人员作出不起诉决定,保护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此外,宝兴县检察院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立服务民企“绿色通道”,并通过12309、“两微一端”等方式,及时受理民营企业法治诉求。在工业园区、企业商会派驻检察联络室,在夹金山隧道等重点工程项目部设立检察服务室,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开设24小时“云端法庭”

延伸法律服务“新高度”

“有了这套设备,我们可以就地办理立案,很方便,节约了很多时间。”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工程项目部相关工作人员在听取了法院工作人员“24小时自助法院”功能介绍、操作培训和现场体验后说。

去年9月,宝兴县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在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工程项目部“亮相”,“零距离”为当事人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诉讼服务,为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再添新举措。

正在修建的夹金山隧道全长9.35公里,建成后将缩短里程34公里,通行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是四川省政府民生工程项目。该工程在推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生命大通道和经济大动脉。

夹金山隧道开工建设后,宝兴县法院在夹金山隧道工程项目部设立了“司法服务点”,精准提供司法服务。随着项目推进,施工人员增多,而后宝兴县法院因地制宜、立足长远,为方便项目建设务工群体、游客等参与诉讼服务,在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工程项目部设立“24小时自助法院”。

宝兴县法院法官助理罗娟介绍,“24小时自助法院”的设立,实现诉讼事项随时办、自助办,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因所处位置海拔高,还被称为“云端法庭”。

从海拔3000余米的夹金山隧道项目到宝兴县最低海拔的灵关工业园区,宝兴县法院的司法服务始终在岗。工作中,宝兴县法院通过“走进来+请出去”的普法宣传、“法治体检”、完善机制、发布司法白皮书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和项目精准“把脉”“问诊”,提供针对性司法服务,助力经济健康发展。

开启“法保姆”工作模式

保姆式服务提高企业“满意度”

今年5月底,雅安经开区宝兴园区的一家企业两车价值450万元的货物灭失,其企业负责人心急如焚。

得知这一情况后,“法保姆”成员高晨曦律师积极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将案件起诉至当地法院。而后,这一困扰该企业的“糟心事”通过调解方式达成和解,为企业及时挽回了损失。

高晨曦律师是宝兴县公共法律服务队的一员。而宝兴县公共法律服务队既是法治宣传员,也是纠纷调解员,更是企业发展护航员,被亲切称呼为“法保姆”。

宝兴县被誉为东方汉白玉之都,有1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工业企业330余家。“我们建设一体化的‘法保姆’工作站、开发一站式APP,让公共法律服务从‘坐等上门’到‘主动敲门’,着力破解企业、群众面临的法律服务‘最后一米’不到位等问题。”宝兴县司法局副局长王巾梦介绍,“法保姆”工作模式通过建强“保障+服务”运行体系、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建立“站点+机构”协同推进机制等措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除了在汉白玉产业工业园区建设“法保姆”法律工作站外,今年8月30日,雅安经开区宝兴园区“法保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也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已有43个部门(单位)及来自上海、成都、雅安、宝兴的5家律师事务所入驻“法保姆”微信小程序,构建起“法保姆”工作站统筹协调、行业协会为桥梁纽带、执法部门和律所参与服务的“大合唱”工作格局。

“法保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以来,在企业和群众心中树立起营商环境“好”、饭碗端得“牢”的理念,企业、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