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特别关注  

让基层百姓声音 从田间地头直抵立法机关

2023-09-20 15:15:25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张琳

让基层百姓声音 从田间地头直抵立法机关

——名山区检察院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 开好民意“直通车”

2021年7月,雅安市人大常委会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为省内唯一一个;2022年3月,名山区检察院被雅安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系全市检察系统唯一被调整充实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是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桥梁。

意见能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这对于名山的老百姓而言,已不是新鲜事。

自被确立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名山区检察院紧密结合辖区实际,立足检察职能,深度参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工作,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架起百姓与立法机关之间的“立交桥”,打通立法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共征集反馈法律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25条,其中对《刑法修正案(十一)》《民事诉讼法》立法修法意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

名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开展法治宣传并面对面收集群众对立法的意见建议

搭建平台

让立法“在身边”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让很多人眼中“高大上”的立法工作,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何更广泛地收集群众立法建议,更好地让群众参与立法,名山区检察院作为全市检察机关唯一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在思考,如何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让群众在参与立法中不断提升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通过强化阵地建设、丰富参与途径、形成立法联系网络来拓宽联系群众的阵地,下沉到一线倾听老百姓的呼声,最大限度地为基层立法联系工作作出最大贡献。”名山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名山区检察院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信息“收集器”作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打通基层立法联系“最后一公里”。

名山区检察院将触角延伸到园区、社区、企业,方便群众参与立法。

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置立法信息收集室,在群众到院开展案件查询、控告申诉、线索反馈过程中,靠前征集立法意见建议,在槐溪社区、茶都世界商圈设置检察联络点、4个公益诉讼工作站内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

将立法采集需求呈到群众手上、身边、耳边、眼前。

选聘45名基层党员担任立法信息联络员,利用基层党员扎根基层、了解乡村、贴近群众的特性,广泛收集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通过开设“两微多端”、开播《检察之声》、开辟《检察说法》、开办《检察讲堂》、开通《检察邮路》等栏目,积极引领群众增强法治意识。

此外,名山区检察院还广布立法触角,全方位收集来自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意见建议。

探索形成“1+6+13+23”的立法联系网络,即设立1个立法联络点、6个信息采集点,将13个镇(街道)纳入检察立法联系成员单位,邀请23名不同行业、领域的“行家能手”组建立法意见收集库。

做好翻译

让民意对接立法

“茶叶交易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如何更好地化解在基层?”

“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巩固提升。”

……

今年4月25日,名山区检察院联合名山区黑竹镇司法所对黑竹镇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节前集中教育活动。同时,倾听乡镇、司法部门的基层治理反馈意见,共商解决办法,推动诉源治理,充分发挥检察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这是名山区检察院发挥检察机关法律优势,在做好立法信息“传声筒”基础上,当好群众意见到“法言法语”“转换器”的具体例证。

基层立法联系点承担着把“法言法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基层群众谈得出问题、提得了建议;将基层群众“冒热气”的意见收集,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转换为可供立法参考的精准表达的重要作用。

群众性与专业性,在这里交汇融合。

名山区检察院发挥检察机关法律优势,推动立法工作聚民意。

在开展立法意见收集工作中,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理论、法治实践优势,把群众的“群言群语”总结提炼为“法言法语”,转化为可供立法参考的精准表达25条。

不仅要当好“转换器”,还要注重对法律草案的解读。名山区检察院先后组织“正义”“风清”“和谐”三支检察官普法宣传工作队伍,深入乡村、学校、商圈开展《民事诉讼法》草案、《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等解读1000余人次,讲清楚法律草案对群众的影响及与群众的切身关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面对面收集群众对立法的期盼意见。

切实做好反映民意直通车。主动强化与市人大常委会的对接沟通,及时收集180余条“冒热气”的群众立法意见,通过总结提炼,让基层民意从田间地头直抵立法机关。

集思广益

实现融智聚力

2020年10月,全国人大调研组来雅就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修改完善开展调研。接到通知后,雅安两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研讨并进行广泛的意见收集讨论。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打击未成年人犯罪诉求,名山区检察院加强在司法实践中立法意见的收集,结合未成年人犯罪实际情况,对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关于对最低刑事年龄情形提出立法意见,建议加入“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提出这条意见,我们希望不至于导致刑法打击面扩张,从而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情形发生。”名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吴仕莉介绍,最终,该条建议被采纳写进刑法修正案(十一)中。

名山区检察院充分发挥连接立法机关和基层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人民“代言人”。

“我们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立法需求出发,汇聚民智,征集不同领域的意见,做到相互补充,集思广益,保障立法意见征集的多维视角。”名山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作中,注重以立法意见回应群众诉求,充分运用12309热线电话、网络平台、案件办理等收集群众法治需求15条。

除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外,还注重对立法意见的充分研讨。在收集到群众立法意见后,邀请相关行政执法单位、人大代表、立法意见库专家等对意见的创新性、合法性、合理性、可执行性进行论证,通过召开会议、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围绕高空抛物、野生动物保护等开展立法意见交流20余次,形成社情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抓好法治产品体验者的意见收集,围绕保障法律从“立”到“行”的一路畅通,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收集院内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对新法实施的体验,总结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兄弟单位对新法实施以来的成效和不足,为日后提出和完善立法建议做好充分储备。

王薇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