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学习园地  >  发展新论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3-07-19 10:26:16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张琳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荥经县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

一排排玉米碧绿健壮,一垄垄大豆生机盎然,一株株水稻长势喜人……日前,走进位于荥经县五宪镇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记者看到一块块田地整齐排布,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摆动,孕育着无限生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近日召开的市委五届三次全会也提出,要扎实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以粮经园区建设为支撑,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为此,荥经县坚决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决策部署,结合五宪镇实际,持续全力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荥经县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一隅 李年龙 摄

建设园区 使良田“粮用”促“粮增”

7月17日,骄阳似火,走进园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整齐成排的玉米长势良好,行间套种的大豆郁郁葱葱。原本有着“争地”关系的玉米和大豆,此时纵横交错在希望的田野上,和谐共生、长势喜人。

“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种作物同时生长发育,互不影响,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突破一地多收、一季多收,也进一步增加亩均经济效益。”五宪镇副镇长胡丽蓉说。

“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实现“一田双收”的丰收图景,农机是极为重要的配套保障。

眼前这番生机盎然的景象,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是今年四月种的,三百多亩全是机械化播种,先进又实用,这么一大片只用了五天时间。”胡丽蓉说,通过建设粮经复合示范园区,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让小田变大田,更适宜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粮田效益。“农机播种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有利于作物后期出苗整齐,机械化播种也加快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进程。”

往前走,“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十个红色大字,在绿色田间格外耀眼。基地内,几位村民正忙着除草和施肥。“八九月玉米和大豆收割后,就种植油菜或小麦,不会让土地空着。”一位村民笑着说。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如今,在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内,机械化耕作场景早已不是“西洋镜”,更是应势而为产生壮大了社会化服务组织。

在不远处的另一片田里,水稻已有一米高左右,长势良好。“前两天下了雨,田里的水过多,现在正在排水。”社会化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程璞表示,“水稻整体长势较好,亩产最高能达到600公斤。这片基地前期都是使用整地机、秸秆还田机等新技术,实现技术全程引进,后期也将通过机械化进行收割。以后,整套技术会交给园区,实现园区机械化管理。”

正在基地除草的阳村坝村村民邹海云介绍,基地里有部分土地是自己家的,以前一部分种植传统农作物,一部分种茶,产量一般,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园区,不仅每年能够拿到一笔流转费,还能够在园区基地务工。“我家就在附近,来这里干活也不远,每天有100元的工资,到点就下班。”邹海云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

“以前大家的土地都是乱糟糟的,很多人外出务工,有的土地管理得不好,有的甚至直接把土地空起,良田没有得到最大化利用。”阳村坝村六组组长邹云春说,如今,将地块统一整治打造,使这里的“粮田”变为“良田”,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村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不仅实现粮经协调发展、稳产提效,也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持续增收。

持续推进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这些彩色的秧苗,好漂亮哦!”中午十二时左右,在水稻示范基地,十多名游客正在这里打卡拍照、录视频。

对于邹云春来说,看到这样的场景并不意外,也不陌生。“我们镇把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得好,现在这里都属于网红打卡地了,天气好的话,从早上到下午,有很多游客来参观游玩。”

“我们种植的水稻是有特别之处的,通过栽种彩色稻形成图案、文字等景观效果,具有很高的观赏性。”程璞说。

荥经县在打造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中,不仅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让“粮田”变“良田”。同时,实施粮经园区农旅融合项目,配套建设入口打造、景观节点、文化广场、环线彩化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让园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高标准建设荥经县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是荥经县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以粮为主、粮经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让“粮田”变“良田”的重要举措之一。

“园区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以种定养形成农业内循环,发展以‘粮食+蔬菜+冷水鱼’的主导产业,以‘本地生猪、肉兔与蛋鸡养殖’为辅的支撑产业,重点建设千亩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和千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打造全球最大冷水鱼养殖基地。”据胡丽蓉介绍,目前,园区已经装备了智慧灌溉与智慧农机等设施设备,建成古城田园景区和粮食加工储藏与交易中心,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农田姓“农”,归根结底,园区的建设最终还是要让农民受益。

在园区建设中,当地党委、政府大力引导市场主体与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和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带领小农户、脱贫户、监测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让农民可以卖农金、挣薪金、收租金、分红金、得财金,实现助农增收。

同时,园区紧抓校地合作、市校合作等重点项目,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提升种植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实现三化互助、农业增效。

下一步,荥经县将沿着“园区变景区、景区带产区、产区促片区”的建设路径,加大农旅融合的示范力度,做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攥紧“粮袋子”,拎稳“油瓶子”,丰富“菜篮子”,全面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新时代天府粮仓的建设贡献荥经力量。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雨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