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航
——写在市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我市有机茶园托管示范基地一隅
时序初夏,万物并秀。眺望雅州大地,万山尽翠,生机盎然,尽显厚积薄发的力量。
走进这片沃野,人们可领略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向上之力,更能感受到雅安供销人服务“三农”的初心始终如一。
五年来,我市供销系统发展脉络格外清晰: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引领,主动作为、探索创新,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快社有企业发展,助力雅安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
五年夙兴夜寐,今朝成效迭显。从治理机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经营服务实力不断增强、为农服务作用日益凸显,到雅安市供销社连续5年获得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一等次,这些都彰显着全市供销事业显著的发展成效。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时代发展的新起点,更多旨在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为雅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服务乡村振兴中贡献更多新力量的奋发有为已然正在路上。
供销系统面向群众提供茶叶种植培训服务
深化改革
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前,我们常年排名全市‘老幺’。”谈起过去,天全县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江睿说。
改变始于改革。这其中就有天全县供销社去年以“社社企”三方联建成立城乡消费合作社,探索创新的“一卡通”消费模式。
以构建供销社为农服务综合体系为着力点,天全县供销社将55家农民专合社、90余家商超餐饮企业吸纳为会员实体,将全县企业、事业单位工会职工吸纳为“一卡通”会员,并同步完善线下物流骨干网、线上数字供销网,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供销大市场”。
“除了线下,会员也可通过供销网上商城,购买会员实体提供的丰富产品。”江睿说,“仅去年就带动农产品销售600万元。如今的天全县供销社,已进入全市供销系统发展第一梯队。”
这只是我市供销系统五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所得显著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从省供销社和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推雅安全域供销综合改革工作,各县区把供销综合改革列入农业农村改革重大任务,到供销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被列为2022年全市10个自主创新专项改革方案之一,再到全市供销系统主动作为,累计投入省、市、县综改资金4466万元,实施42个项目……这些都在充分说明着改革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
如今,诸多成效已经显现:圆满完成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双线运行”体制机制专项改革试点,完成省供销社城市消费合作社、土地托管、“三社”融合试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汉源县供销社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百强县级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暨推进培育壮大工程会议上,雅安作为全省唯一市级供销社进行典型书面交流;累计建成乡(镇)村一级基层供销社(以下简称:基层社)1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26个、行业协会126家、农村综合服务社895个、庄稼医院625家、经营服务网点361个、加盟店直营店1315家,发展社员59472人,联农带农能力持续增强。
成绩固然可喜,但全市供销人同样知道,唯有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才能不断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建立健全各级联合社和社有企业之间、市供销社与县区供销社之间的整体联动与协调共进运行机制,形成整体发展合力;加强社有资本与农民群众、社会团体和民营、国有资本深度合作,以互相参股、交叉持股等形成新型产权结构,实现多方融合发展;将综合改革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责任导向,解决改革中存在的薄弱短板;继续抓好市级和县级“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和县域流通网络服务强县建设,形成经验、全域推广。
为农服务中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聚焦主业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近期,正值夏茶采摘管理时节,在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的茶园内,村民彭轩正在解放村为农服务中心技术员指导下,为茶树施复合微生物肥。
“科学施肥,不仅能减少用肥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加亩产值。”彭轩粗略算了一笔账,每年仅春、夏、秋三次施肥,就能减少肥料120公斤,节约成本510元,而亩产值还能因此增加300元至500元。
作为一家主要开展农资销售、农技推广、茶园托管、农机具销售(租赁),发布用工、鲜叶价格、天气信息等服务“三农”工作的基层为农服务中心,截至目前,解放村为农服务中心已为8000余亩茶园提供了配方施肥、修剪、沼渣沼液还田等托管服务,累计直接助农增收100余万元。
由点及面看整体,这些成绩背后呈现出的,是我市供销系统聚焦主业,显著提升的为农服务能力。
——基层组织再加强。新改建基层社77个,新增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318个,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2个,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32家,创建国家级基层社标杆社4个,国家、省、市级农民专合示范社62个;汉源山里红、名山区蒙和源专合社分别入选全国供销系统典型案例,名山安桥、汉源清溪、天全城厢等5个基层社,被列入全省基层社建设典型经验案例。
——服务体系再健全。雅安供销投资集团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牵头建设为农服务中心15个;名山区围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项目,建设集采集配中心2个、村级综合服务点17个;荥经县与村集体和经营大户合作成立公司,线上线下销售“云供”农特产品、“云供”预制菜。
——服务领域再拓展。全市供销系统累计实现土地托管面积74.68万亩次;雨城、名山和天全粮食托管种植示范1300余亩;汉源县“中国花椒博览园”被命名为“全省供销合作社传统教育基地”;全市供销社系统5年共销售化肥13余万吨,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做好当下,着眼未来。
围绕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量、持续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市供销社立足未来五年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和方向:加快基层组织改造、拓展基层业务、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数字供销”服务平台。
目标明确:持续推进供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延伸完善供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全市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农村现代流通、再生资源回收、城乡消费合作等服务体系,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在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独特优势充分彰显。
雨城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面向群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稳健发展
社有企业做大做强
2023年新年伊始,雅安供销集团公司与邮储银行雅安市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一次旨在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新金融合作新模式,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和要素合理配置,进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按协议约定,双方将以服务“三农”为根本,本着“优势互补、整合资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从共建为农服务信用体系、为农服务专业队伍、数字人民币支付体系、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方式、开展社员卡合作、加强资源共享等方面尽显深度合作。
雅安供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在农村地区配套包裹完善中心为例,合作方将根据公司实际需求,依托基层为农服务中心配套快递服务,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米”。
不仅如此。雅安供销集团公司立足自身更高质量发展,今年还将以建设“数字供销”平台为契机,实现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服务、茶叶特色产业、为农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等主营业务的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相似的探索实践在我市供销系统还有很多: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参照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紧紧围绕“三农”需要,培育物流配送、农业社会服务等新兴产业,与西藏自治区供销社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社有企业为载体,以资本、股权、产业联结为纽带,加快推进上下贯通、内外联合、抱团发展。
数据展现成效:2022年,全市全资和控股社有企业共有39家,资产规模4.56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达1.96亿元,利润2313万元。其中,雅安供销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64万元,是2018年组建之初的近10倍。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徐洪年说,未来五年,全市供销系统将紧盯社有企业管理体制全面理顺、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健全,形成纵向横向、广泛、深度的联合合作发展格局,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抗风险能力再增强。
如何突出重点强效发力?
发挥供销社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市场的优势,拓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业务,探索“供销+旅游康养”等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制定完善企业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责任清单,理清权责边界,不断完善社有企业治理机制,强化目标考核、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社有资产监管;整合市、县两级社有企业资源、资金、资产,做大总量、做优特色、做强实力,逐步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天全县供销社与“红色粮仓”所在地行政村联合成立粮食种植专合社,助力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党建引领
为改革发展举旗定向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摆在首位。这一年,全市供销系统坚定扛起政治担当,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推动“两个维护”深入到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在市供销社,这一理念更直观体现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服务大局的责任和担当上。
扛起应急保供政治责任。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市供销社紧急在雨城区设立5个供应点,投放平价蔬菜300余吨,向西藏自治区保供蔬菜粮油3560余吨;四川田舍益家公司被总社和雅安市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9·5”泸定6.8级地震后,市供销社与中农批中合青江公司一同向石棉地震灾区紧急捐赠价值20余万元的农副产品;市供销社为石棉争取到省供销社650万元灾后重建资金,率先完成石棉县新民乡双坪村震后包保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发挥村“两委”组织优势和供销社经营服务优势,开展“村社共建”行动,推动供销合作社、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互补、融合发展,“三社”融合发展的基层社55家,占全市基层社45%。开展“四川扶贫”“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宣传推广,共有130余家企业300余款产品获得集体商标使用权,助力销售5000余万元。
潮平岸阔风正劲,扬帆起航正逢时。
加快生活物资保供体系和基地建设,加强特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品牌建设,建立优质农产品及生产企业名录库,建设雅安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中心,让更多“雅字号”农产品走进成渝大市场;与西藏供销系统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经济优势,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参与形成“开放、包容、共享”的建设发展格局,把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体系)建成聚合服务资源、生成服务能力、提供服务事项的综合性共享平台;充分发挥雅安供销投资集团公司引领带动作用,建立市、县社有企业间“上下贯通、共建共享”的联合发展机制……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考验,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市供销社,在坚持全面从严治社、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同时,明确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强化开放合作的方向。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综合性经济组织,供销合作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徐洪年说,未来五年,全市供销系统将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奋力谱写新时代雅安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为雅安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贡献更多供销力量。
本报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