兢兢业业 默默奉献
在普通岗位上谱写美丽乐章
——记我市部分爱岗敬业奋斗者
病魔缠身尚未痊愈,依旧拄着拐杖坚持上课的乡村教师;每到一处公交站,都要对乘客进行温馨提示,说一声“谢谢”的公交司机;疫情期间,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长期奔波在山村为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的第一书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爱岗敬业的平凡人。在他们眼中,普通的岗位也能谱写出美丽的乐章。
李元淑在讲课
爱岗敬业
平凡中见伟大
“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要干好一行。”这是许多从业人员接受采访时的共同声音,他们职业不同,年龄不一,却有着共同的心声。
天全县思经镇思经小学语文老师李元淑,199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这所学校工作。她用“心”教人,用“爱”育人,用真情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尽能力帮助困境家庭学生;她因人施教,敢于创新,把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当成自己最大的幸福与快乐,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014年7月,李元淑被确诊患髌骨关节病,疼痛难忍,行动受阻,医生判断她可能会与拐杖和轮椅为伴,即使如此,她也不愿离开三尺讲台。
在丈夫的帮助与鼓励下,李元淑先后经过7次手术,病情逐步好转,不仅告别轮椅、拐杖,还能独立行走。在还未痊愈的情况下,她拄着拐杖教书,虽然至今每天都要服药,但她从不马虎,全力上好每节课,备好每次教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弘扬奉献精神,爱岗敬业,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雨城区公交车司机何勇,让车厢成为传递温暖的“家”,把乘客当成家人。“现在是下班高峰期,都想早点回家,请大家再往后挪一挪,谢谢!”“刚上来一位老人,请哪位乘客朋友让个座,谢谢!”……每天,何勇根据车内不同情况说着不同的提醒话语。相同的是,每句话总有“请”字,结尾要说声“谢谢”。在他看来,公交车是文明的窗口,司机应当是文明的践行者,多说个“谢”字,可能会化解车厢内因拥挤带来的不愉快。
代小军给学生发放宣传资料
汉源县公安局民警代小军,在警校的专业是交通管理,参加工作后对刑事侦查情有独钟,主动申请到刑侦部门,通过努力,成为交口称赞的行家里手。
2007年,代小军出公差时腰椎受伤,不得不长期忍受腰椎疼痛的折磨。医生多次告诫他要多休息,可每当任务来临,他总是带病坚守岗位。2011年,代小军再次转岗到情报岗位还兼技术工作;2018年,转岗到情报指挥中心……岗位在变,但代小军干好工作的热忱始终如一,哪里需要就到哪里,毫无怨言。他从警35年,多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能手、四川省公安系统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个人。
乡村振兴
彰显使命担当
脱贫攻坚中,“第一书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尤其要发挥“尖兵”作用,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融资服务等方面实施“滴灌式”精准服务,助力乡亲增收致富,改变乡村面貌。
虽然“第一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他们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奋斗中实现乡亲增收,改变乡村面貌。
丁东红(左)走访村民
市中级人民法院派驻雨城区上里镇建新村第一书记丁东红,为推动党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有行动、见真章、出成绩,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商量,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文化生活有机融合,通过组织生活会、党建文化活动等平台形成村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特别是村民增收上,建新村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打造和谐、团结、美丽家园,促进经济发展、农户增收。为此,该村先后争取帮扶政策和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改善村道和生产便道,新建了水厂、食用菌生产基地、茶叶高效种植示范基地等,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为发挥茶产业优势,该村改组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村党总支领办,村集体控股80%,注册资本1000万元,社员148名。先后申请了“上里青峰阳光”“柳叶法剑”等自有品牌,商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为拓宽茶叶销路,村委会举办系列茶叶展,上线运营“法联建新村”微信小商店;驻村工作队运用“抖音”等平台宣传,探索出“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协调联动+培育品牌”的创新发展之路,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2022年,建新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3.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稳步提升。同时,建新村还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四川省卫生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丁东红被省委宣传部评选为全省100位“乡村代言人”之一。
2021年6月,陈开环成为市乡村振兴局派驻名山区红星镇骑龙村驻村第一书记时,她的孩子刚满一岁。
“担了这份担子,就要全力做好!”陈开环上任后,通过走访调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谋划要把骑龙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骑龙村由2个脱贫村、1个非贫困村合并而成,全村共726户2320人(脱贫户97户254人),拥有茶园约6000亩。为了让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陈开环率工作队想了不少办法,结合村情实际,找到突破点:茶叶实用肥料的销售和各类人才培训。为此,争取到资金200多万元,建起为农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部门和行业来该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
此外,还争取资金重建了滚水坝大桥、硬化了部分道路等,助力村容村貌改变;建起道德超市,通过积分换奖品方式,改变村民与时代发展不合拍的习惯,鼓励大家尊老爱幼、爱护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参与引进1家民宿企业,全村从事民宿产业达到12家;举办风筝节,以活动为载体,拉动农旅融合发展……一系列举措落地实施,骑龙村正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加快了增收步伐。2022年,骑龙村脱贫人口收入与2021年相比,增长14.86%,达到11321元。
本报记者 彭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