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碧水润雅州 蓄势赋能助发展
——写在第三十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之际
水,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经济社会赖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水,同样也是极其稀缺的资源,因为地球上可供人类有效利用的淡水,仅占总储水量的0.26%。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地处四川盆地西缘的雅安,人均水资源量达1.11万立方米,远超全国全省水平。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雅安清醒地知道,相对丰富的水资源经不起浪费“一滴”,唯有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水润的雅州大地才能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第三十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再次走入这绿水青山间,或驻足江河湖泊水岸、徜徉山乡溪流河畔;或聆听人们对水润雅安的赞叹、感受他们在此生活的惬意……一幅人、水、景、城组成的美丽画卷,呈现于眼前。
百丈水库(百丈湖)水美生态好风光 市水利局供图
守护家园 新条例巩固生态屏障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我国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
1993年,为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1994年,基于“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我国将“中国水周”时间调整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
2022年,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主题的确定,源于我国为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的《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该《条例》于去年10月21日由国务院公布,于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市水利局水资源科科长金璞介绍,《条例》强化了各级政府的管理和保护责任,体现了对地下水开发和利用的全过程管理,对区域地下水管控、取用水监管、地下水监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依法推进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条例》中所称的地下水,指的是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作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位居前列的水资源大市,我市地下水资源使用及管理情况如何?
来自市水利局信息显示,我市现拥有取用水许可的地下水取水点共10个,虽各县区均有分布,但地下水取用水量主要集中在雨城、名山、荥经、汉源、石棉等5个县区,用途以农业生产、服务业(桶装水、温泉)为主。
此外,根据省水利厅今年1月发布的《关于印发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的通知》中的《四川省地下水管控指标》,至2030年,我市每年地下水取用水量指标均为335万立方米,仅占全省年度地下水取用水总量的0.2%。
用量少、占比少,并不意味着管理上的宽松,对应的是雅安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完善地下水取水户台账、严控地下水总量指标、全覆盖开展地下水取水许可管理监督检查等为结合,全力以赴管好用好地下水资源。
早在去年底,市水利局就已印发《雅安市水利局关于持续深化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不仅明确了将持续深化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还同步明确了将在完成整改提升基础上,多形式开展“回头看”等严要求。
本月下旬,一场覆盖全市六县二区,针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交叉检查将开始。目标明确——加大地下水违法取用水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地下水取用水行为及管理秩序。
2021年,市水利局牵头组织开展我市创建节水型学校交流学习活动
节约用水 科学利用好每一滴水
“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多达99条”。如果仅从字面理解,雅安似乎并不用为缺水而烦恼。
但现实却是另一番景象:
山地占到全市面积的94%,地形呈现为南北纵列,加上山峦重重阻隔,我市也面临着时空降雨量不均、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以及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经济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的难题。季节性、工程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等问题一直较为突出。
如何破解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的难题?
改革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倡导节约用水,可为突破方向。我市在坚决贯彻“节水优先”治水方针中,明确围绕“打造一个亮点”“树立一个标杆”“增强一个意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成为有效路径。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作为全省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县的石棉县,榜上有名。
此外,石棉县还在全市率先成功创建节水型小区。这样的小区,该县从2016年至今共创建近10个。川心店社区阳光家园小区即为其中之一。
“这个水表是小区的自来水总表,表格里已登记的是上季度小区用水总量……” 3月16日上午,居民小组长李建美向临时兼顾该小区用水量统计的网格员周天池,介绍小区每季度统计一次的居民用水量,寻找更好节约办法的情况。
抄下最新总表数据,再根据表格中户用水量较高数据,查看分水表该季度最高用水情况。“几乎比上一季度少了约5至7吨,情况不错。”看着最新统计数据,两人会心一笑。
与此对应的,是阳光家园小区在社区支持下,总结提炼出的节水好办法。“比如变冲水洗菜为接水洗菜,洗菜后的水用来冲洗卫生间,仅此一项就节约了不少自来水。”川心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汤璐忆说。
去年以来,我市在节水载体建设中取得新成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创建为“四川省节水型高校”。
配套智慧节水平台,对供水系统进行实时追踪式监测;使用超声波流量式远传水表,对学院用水分级分户精准计量;与节水服务企业签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效益分享型合同》,实施综合节水技术改造……走进学院,点滴成效一一呈现。
2020年,该校人均用水64.3立方米,2021年人均用水36.1立方米,明显低于四川省普通高校用水定额;2020年实际总取水量662360立方米,2021年实际总取水量461359立方米,明显低于地方下达的用水指标。
“在继续抓好各项节水工作的同时,我市将以今年为新起点,力争早日实现在雅高校全部创建为省级节水型高校。”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笃定地说。
执法有力 营造更良好法治氛围
“2021年,现场制止违法行为50次,巡查监管对象654个、河道2万余公里、水域近4万平方公里;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水电站未按规定下泄生态流量、侵占河道等违法案件44件,执行罚款约141万元,移交公安侦办4件,完成1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
市水政监察支队支队长刘尚委的电脑中,一份《2021年水政支队工作总结》清晰地记录了去年我市水政执法取得的成效。
这其中,有成功入选雅安市2021年度“十大以案释法案例”的某公司将清淤疏浚物堆放河边违法占用河湖岸线案。
2021年3月30日,市河长制办公室在大渡河开展巡河中,发现某公司在取得市水利局关于河道清淤方案的批复后,擅自直接将清淤疏浚物堆放于河岸线,形成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方量约11万立方米的临时堆场,严重影响河道行洪。
至4月2日,市河长制办公室发出限期整改提示单,市水政监察支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立案调查;至5月28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八十七条之规定,该支队开出了罚款7万元的行政处罚罚单。
“该案是《长江保护法》自去年3月1日生效后,我市适用该法实施行政处罚第一案,既警示教育了违法企业,也通过及时宣传提高了社会公众自觉保护长江流域河湖岸线的意识。”刘尚委说。
生态流量绿江岸
市水利局、川农大水利水电学院志愿者共同开展河道清理志愿服务活动
更多执法成效的取得,也与水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创新开展紧密相连。
2021年4月,为进一步规范全市水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水行政执法人员法律业务素质和办案水平、促进行政执法办案规范化,市水政监察支队首次对水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范围为我市2020年已结案的水行政执法案卷,方式为综合评查与交叉评查。
评查全过程体现为:各县区执法人员相互点评,学习交流执法经验;市水利局综合案卷评查小组严格对标《雅安市行政处罚案卷质量评查标准》,登记每份案卷存在的问题;对评查的执法案卷予以等次划分,并将评查结果全市通报。“效果显而易见,既激发了执法人员的执法热情、法律意识和证据意识,也进一步提升了全市水行政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
新的一年,更多严执法的行动已在路上。
半个多月前,荥经县水政监察大队全程参与了市水利局对该县14个办证河道砂场清场情况的检查,发现某公司采砂点所采砂石存在侵占河道、超范围开采砂石问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之规定,该大队对该公司开出了罚款60万元的行政处罚罚单。“这也是截至目前,全市水利系统对企业个体开出的最高额度罚单。”刘尚委说。
水岸同治 河湖长制工作再深化
2021年7月6日,水利部党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印发水利部党组直接组织和推动的第二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的通知》,明确了12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名山区百丈镇解放村河湖管护体系建设项目列在其中。
解放村河湖管护体系在部、省、市、区、镇、村六级联动下加速推进:编制《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村级河湖长制体系建设”“河渠库综合整治”“源头治理”三个方面36项具体措施;构建“一室三队一超市”村级河湖管护体系……
而今成效已显。“有效破解了村级河长工作力度小、工作中“单打独斗”和百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高水准完成了解放村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同步实现了‘有人护、管得住、水清亮、产业旺’。”市水利局河湖管理科科长史鹏莉说。
同年12月,水利部调研组在解放村调研后,充分肯定了解放村村级河湖长制“工作认识非常到位、组织体系非常到位、管护措施非常到位、创新做法非常到位、变化发展非常到位”,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力争在全国推广。
近水楼台,同在百丈镇的百丈湖村,成为我市首批“解放”模式推广村之一。
百丈湖村得名来自于百丈水库(又名:百丈湖),水域岸线占百丈湖的近70%。本月初,这里刚刚完成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建设。与解放村相比,这个同样因地制宜的管护体系,大同而小异。
不同之处亦有创新:因水域面积超过解放村月亮湖近20倍,采用市场化模式引入社会企业,共同开展水域环境管理和开发;利用村委会党建活动室,打造微缩版名山区水利建设变迁史,百丈湖的变迁也在其中。
“借力近年来村级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实施,百丈湖水环境质量已得到极大提升。”百丈湖村党总支书记李燕琼说,“农旅融合因此兴旺,现已有高端康养、民宿的农家乐5家,每年4月至9月,一房难求。”
还有因高质量水资源孕育而生,被当地人誉为可媲美雅鱼的“红尾子”,以及湖畔桂花岛中鱼塘的脆皮小龙虾,也让这里为更多人知晓。一位名山文人就为今日百丈湖写了这样一首诗:“今日百丈湖,万亩碧波畅……一叶小扁舟,晚霞伴斜阳。”
相似美景,也在我市其他县区得见。截至去年底,我市已在河湖长制工作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中,累计建成120个水美新村、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正成为雅安水生态环境又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