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学习园地  >  发展新论  

生态农旅融合推进 幸福乡村业兴人富

2021-12-09 10:38:02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张琳

生态农旅融合推进 幸福乡村业兴人富

——透过两会看天全这五年系列报道(一)

“加快壮大‘六个一’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实施‘一产业一龙头、一产业一合作社’模式,持续打响‘二郎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锚定‘成渝后花园,康藏桥头堡’目标定位,依托天全‘名山、名路、名医、名城’,全方位打造服务项目”——沿着这条清晰的发展思路,五年来,天全将优越生态资源禀赋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在致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大做强特色服务业中,生态农业日新月异,农旅融合全向拓展。

其间如成功创建“芙思塔鱼子酱”“天全竹笋”等特色农业品牌、成功建成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成功创建红军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都是天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也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天全县蓬勃发展的冷水鱼养殖产业

天全县汇美农业工人正在加工竹笋

一粒鱼子味鲜全球

一根竹笋畅销全国

冬日暖阳下,天全县思经镇团结村,天全润兆鲟业有限公司冷水鱼养殖基地,排列整齐的养殖池波光粼粼,犹如颗颗绿宝石。

看着池中成群游弋的鲟鱼,已在基地务工4年多的本地村民杨登强,抓起一把饲料向水中撒去,引得鱼儿争抢。另一边,鱼子酱加工车间里,团结村村民、生产小组组长陈燕正娴熟地将颗颗鱼子酱装罐、压罐,非常忙碌。

“今年鱼子酱产量将超过去年的24.1吨,全年总产值也将实现新突破!”公司人事行政经理马翼骄傲地表示,去年这里产出的鱼子酱,贡献了全球市场8%的份额,产品更是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全县近年来突出打造“水润天全——中国川鱼”区域品牌,致力发展高端优质冷水鱼养殖产业,形成集冷水鱼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和休闲渔业为一体的产业链。

2017年起,每年设立2000万元以上专项奖补资金,对冷水鱼产业发展给予分类奖励;2018年,将冷水鱼产业纳入《天全县乡村振兴规划——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规划(2018年至2020年)》;2019年,编制《天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方案》《天全县冷水鱼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2020年至2022年)》和《天全县竹海渔乡总体规划》。

如今,成效逐渐显现——今年2月,省政府发布《关于命名2020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2020年度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此后仅3个月,天全润兆鲟业冷水鱼养殖二期项目建成投产。

以优质丰富冷水资源拓新路,天全拓出了全球第四、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的优势产业。而依托面积达50万亩的竹林,天全则围绕建设成渝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特色生产加工基地,实现一根竹笋畅销全国。

“至去年底,公司已将竹笋卖到全国28个省会城市。”天全县汇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存波透露,公司从今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二级市场布局,现已取得近30%覆盖率的成绩。

反馈到成效上,作为天全竹笋加工龙头企业的汇美农业,再交合格答卷。与2020年相比,产量从1800余吨提升至2800余吨,产值从1800余万元提升至3000余万元。

即食性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成为该公司结合《天全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谋求质的提升的新方向。“企业发展一靠新产品、二靠增产量、三靠调产品结构,缺一不可。”杨存波说,产品目前已研发成功,新生产线项目也将上马。

山水环绕的天全县城 余乐 摄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一隅

开辟农旅融合新路

带动景美业兴人富

坚持以农兴旅、以旅强农,加快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在实现产业链有效延伸、丰富农村富民产业结构中,为天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持久的活力。

坐得满满的餐厅里,饭香四溢,传菜声此起彼伏,仁义镇红军村“源井小院”里,老板周吉志再次翻看账本:从2月开业至今,他集餐饮住宿和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农家乐,已实现毛收入160余万元。“是乡村振兴成就了我!”这位爽朗的川西汉子笑着说。

红军村原名程家窝村,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天全时,曾在此战斗生活100余天,红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8年起,天全县结合乡村振兴,进一步发掘红色文化,不仅将程家窝村改名为红军村,更在此连续实施了两期提升打造工程。

这座以传统农耕文化见长的小山村,由此在产业特色化发展大道上一路飘红,先后获评省级“四好村”、全国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并在今年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来自天全县文体旅局的数据显示,仅今年3月至6月,红军村游客接待量已超10万人次。“还有已完成土地整理的‘稻田+’项目。”红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诚表示,待明年开春,水稻满种、稻下鱼儿游,又将为红军村农旅融合再添新实效。

借力农旅融合,红军村在转型发展中实现了华丽转身。而城厢镇龙尾村、思经镇团结村,则以此闯出了振兴发展新路。

探索“荷塘+”——2019年,已脱贫村龙尾村在已有1360亩茶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集餐饮、休闲、采摘和茶叶加工体验等为一体的“荷塘经济”。仅去年,该村在旅游新产业加持下,实现人均纯收入7500元,相比脱贫初实现大幅提升。

办起“渔家乐”——借力思经镇蓬勃发展的冷水鱼产业、丰富的冷水鱼资源,团结村部分村民先行先试办起了“渔家乐”,户均实现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而思经镇也立足“竹海渔乡”发展定位,启动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

“等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全国首座‘熊猫主题文化服务区’)至思经镇的旅游快速通道打通,通往镇里的道路将增加到4条。届时,思经镇农旅融合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走上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该镇人大主席陈牟说,“以高速服务区直达思经镇旅游快速通道为例,建成通车后,前往团结村仅需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