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学习园地  >  发展新论  

以“信”换“贷” 信用户贷款更快更方便

2021-09-08 10:00:17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周濛

“引金融活水助乡村振兴”系列报道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篇”——

以“信”换“贷” 信用户贷款更快更方便

果农正在采摘黄果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信用为抓手,引导金融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持续助力,是破解产业振兴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在夯实农户信用档案基础、信用贷款助力脱贫和产业振兴等方面,积极创新探索有效手段和方法,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构筑起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撑。

无抵押无担保

农户可凭“信用”贷款

近年来,随着我市不断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成了不少乡村的“硬通货”,农户凭自身“信用值”,乘东风、借外力、引活水,农村诚信氛围日渐浓厚。

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农乡村村民万仕斌,是远近闻名的黄果柑种植大户,在他带动和帮助下,农乡村成为该乡的产业大村,村民们也在产业发展路上得以增收致富。谈到近几年黄果柑产业的发展,万仕斌表示:“现在的政策好,不用抵押物,通过纯信用就能贷款。接下来,我还要加把劲,带领更多乡亲一起致富。”

2008年,农乡村开始发展黄果柑产业。当时,万仕斌向石棉农信联社贷款数千元,用于购买黄果柑种苗。十余年来,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万仕斌也自然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持。由于贷款信用良好,万仕斌被银行评定为AAA级信用户,这就意味着他到银行贷款将有更优惠、更便捷的绿色通道。“因为是信用户,现在贷款又方便又快捷,十余分钟就可办好所有手续,回家等钱到账就行。”万仕斌说。

“被评定为信用户,最起码征信不用查,只需要简单了解一下他的情况,然后复印身份证、签字,马上就可以进行申报。如果相关证件提供齐全,贷款在1到2天内就可到账。”我市某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将每一位农户的信用变成看得见的信贷额度和利率优惠,让农户在创业致富过程中方便、快捷、有效地获得贷款支持,充分享受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红利,这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最直接的目的。

在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蒋俊芳也是一名黄果柑种植大户,同时也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受益者,她还被银行评定为AA级信用户。今年1月,蒋俊芳在银行申请了8万元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凭借其信用户身份,该银行将这笔贷款年利率按4.35%执行,而正常平均年利率是6.5%。“信用变‘真金’,这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蒋俊芳说。

以信支农

探索优质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用贷款支农力度,促进金融资源向农村延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

汉源县通过采取“村级信用授信小组初审提供名单、乡镇信贷工作组复查签审、合作银行综合审定”程序,对辖区农户进行评定授信,种植农户可申请最高30万元贷款,对从事花椒收购等季节性资金需求大的农户,可申请最高200万元贷款。

在贷款的同时,汉源县还不断优化资料受理、调查审批、放款还款等5个关键环节流程。首次获贷农户可通过掌上银行或网点自助等电子机具“一键”操作办理贷款业务,在核定额度和期限内,椒农还可重复申请贷款、随借随还,以实际用款额度和期限按日计算利息。

名山区创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项评定”标准,并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等方面向信用村、信用户倾斜。选派经验丰富的审判员组建金融审判庭,对金融案件进行集约化、专业化审理,实现金融案件快审快结。积极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司法程序,对涉嫌金融犯罪人员依法提起诉讼并强制清收所欠贷款。

我市各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三农”主力军作用,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基层网点与乡镇、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合作,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相结合,联合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将“讲诚信”延伸至广大农户日常生产生活之中,积极营造“争当诚信户、争创信用村”浓厚氛围,为信用村建设夯实基础。

同时,鼓励信贷员送贷入户,为农户详细讲解政策、信贷产品等,引导农村群众增强维护自身良好信用记录的意识,充分调动农村经济主体积极性,主动深入对接农村个体经营户资金需求,积极落实惠农政策,帮助农村个体经营者解决融资难问题,让他们“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如今,农村群众诚信感已有了较大提高,这也有效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后,更为农村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蒋阳阳

记者手记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近年来,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各方参与、服务社会”为工作原则,银行机构为信息采集主体,以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新型经营主体、信用农户评定为核心内容,以金融扶持为引导的格局,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金融稳健的局面。

整村授信、批量开发是金融机构主动下沉为“三农”服务的体现,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足不出村就能解决资金需求,能够以点带面促进信贷资源流向县域经济。同时,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农村农户信息采集制度,建立农村信用信息服务系统,搭建农户信用评价运用平台,严把农户授信准入关,加强对失信行为惩戒,让农村信用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此外,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激活了农村信贷有效需求,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信用带来的贷款便利,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以及广大农户的致富增收提供了金融支持,也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建设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