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特别关注  

共同执行禁捕令 携手保护长江鱼

2021-08-12 09:37:16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周濛

共同执行禁捕令 携手保护长江鱼

——长江“十年禁渔”逾半年我市工作成效明显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早在2018年,我市就在3个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和2个常年禁渔区实现了常年禁捕。按照长江“十年禁渔”有关要求,我市将境内天然水域均确定为禁捕水域,并于2020年年底发布禁捕通告,在全市天然水域启动暂定10年的常年禁捕。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起步年,我市各级各部门共同执行禁捕令、携手保护长江鱼,全市禁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市多部门联合检查渔具店

2021年3月9日,雨城区开展生态补偿增殖放流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查看河流情况

许下“十年之约”

重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今年6月2日,汉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到汉源县九襄派出所民警电话,告知有人在流沙河甘溪坝段非法捕鱼,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立即依法对该非法捕鱼线索进行调查了解。

经查,6月2日中午,赵某、马某等5人在九襄镇水果交易市场内商量晚上到流沙河电鱼。当日21时,一行人驾驶车辆至汉源县流沙河清泉村河段电鱼一小时左右,共捕获鲫鱼、大口鲢、石巴子等鱼共计295尾,总重量为5.51公斤。

“经进一步调查核实,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汉源县公安局汉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全县天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捕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相关规定,5人实施的捕捞地点和捕捞时间分别为《通告》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其使用的捕捞工具和捕捞方法为禁用捕捞渔具和禁用捕捞方法。”汉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赵某等人已涉嫌犯罪,按相关规定已将该案情报司法部门审查处理。

赵某一行人付出的偷捕代价,也折射出我市打击非法捕捞的执法力度。

十年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流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是推动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降雨充沛、水系发达,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生态,这些优势让我市拥有了以雅鱼(齐口裂腹鱼)为代表的野生鱼类资源。我市境内流域分布有89种水生野生动物,隶属于7目,15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6种。其中的宝兴裸裂尻和天全鮡仅分布在我市宝兴河和天全河局部河段,为珍稀特有品种。我市还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

去年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三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全市天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捕的通告》,明确全市禁捕范围为全市天然水域和禁捕时间。

站在该项工作的起步之年,该如何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对此,我市各级各部门从不懈怠,多举措持续强化执法整治力度,促进产业发展与渔业资源养护,着力构建长江流域禁捕工作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长江流域禁捕、打击非法捕捞、打击市场销售非法渔获物专项执法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涉渔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市农业农村局围绕“十年禁渔”要求,同步组织开展了雅安市“中国渔政亮剑2021”系列专项执法行动、2021年雅安市“护渔百日联合执法行动”等执法行动,深入打击非法捕捞违法行为。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查办涉禁捕违法案件40件,查获涉案渔获物35.6公斤,行政处罚金额2.4万元,移送司法案件7件、17人;市场监管部门查处涉禁捕案件38件,罚没2.1万元;公安机关立案刑事案件15件,移送起诉案件8件、19人。

“通过各部门重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市天然水域非法捕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四清四无’目标得到持续巩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立长效机制

提升执法监管能力

2020年10月13日,帅某某在雨城区青衣江路东段的陇西河禁渔区内,使用渔网进行捕捞,被河北派出所民警当场抓获,随后以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移送雨城区检察院起诉,检察院鉴于当事人违法事实轻微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随后移交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做进一步处理。

在雨城区农业农村局进行行政处罚过程中,当事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十分后悔,并主动提出以生态追偿的形式弥补自己的违法行为。为提升普法教育效果,今年4月13日上午,在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现场群众的见证下,1300余尾雅鱼鱼苗被投放到青衣江水域。

“今年以来,雨城区将增殖放流作为修复生态的重要手段,采取‘行政处罚+生态补偿’的模式,先后将2700尾鱼苗投放入青衣江。”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是对非法捕捞损害的水生生物环境进行生态补偿,也在沿岸起到了“非法捕捞必究、资源损害要赔”的警示宣传效果。

“除日常宣传外,我们还会采取‘行政处罚+生态修复’工作机制处理渔政案件,不仅对违法当事人起到应有惩戒,也对非法捕捞行为起到极大震慑作用,同时也对渔业资源修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发展中心主任瞿炼石说。

今年上半年,通过各级各部门深入宣传,长江禁捕工作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群众的积极响应,全市“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在禁捕工作不断深入的同时,我市禁捕技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据悉,从2016年开始,我市率先在天全河、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安装了17套在线监控系统。目前,雨城区禁渔河段已安装20套在线监控系统,汉源湖建设完成水上安全监测巡航一体化项目,宝兴县在硗碛湖水库等水域安装6套视频监控系统。天全河、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控平台运行良好。

“通过在禁捕重点水域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非法捕捞易发多发水域24小时监控,并有效制止违法捕捞行为,为渔政执法及‘十年禁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瞿炼石说。

此外,我市还积极组建渔政协助巡护队伍,深化联合执法,开展禁捕效果评估,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等,多措并举筑牢禁捕防线。

在今年雅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部署要求和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引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扎实开展长江流域禁渔工作,成效明显。”而这也是对全市自2020年实施长江流域常年禁捕以来,所做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执法部门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

市农业农村局作为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牵头部门,将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进一步扩大禁捕工作宣传声势,提升执法监管能力,深入推进执法行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水上打、陆上管、市场查、群众知”的工作合力,确保“禁渔令”落实有力、长江“十年禁渔”起好步、管得住,为全市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