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聚焦新动能?与会专家学者提出在新形势下需要更加明确地把握中国迈向世界文化强国的深刻内涵和战略进程,紧紧把握住创新的时代特点和规律,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文化生产力的新动能。
中央党校文史部文学室副主任 范玉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这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理解今天的中国,增强民族自信,必须深入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土壤。
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底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文化强国”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底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正是这种底色支撑起中国文化软实力,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底色之为底色,关键要在现代中激活,被赋予现代价值,要与中国发展的价值诉求相吻合,并彰显出自己个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清风雅雨、茶马古道、汉代石刻等融合成了雅安地域文化底色,在传承中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关系,让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金元浦
新时代,我国创意产业要不断走向原创,向高质量发展。文化是发展的驱动力,以整体创意经济、特别是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增长为先导,文化和创意产业得到认可,不仅仅是因为其经济价值,更是因为其在促成新的创意或新的创新技术方面的作用及其非货币化的社会效益。
文化还是发展的推动力,文化使人们有能力掌控自身的发展进程,将以人为本、立足于本地情况的工作方法纳入发展方案中,从科教文卫等不同文化背景出发,参考多样性的本地价值观,融会贯通,就可能实现天翻地覆,以及可持续的变革。
茶文化产业是雅安的特色文化产业,怎样将雅安的茶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当前雅安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举措为当地茶文化产业以及更多文化产业拓宽发展的路径,铆足了后劲;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以茶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升级换代,让雅安茶文化创意产业原创性、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晓明
近年来,由于数字文化产业部门的超常发展,以及数字创意产业浮出水面,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一个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先导的全新发展阶段,这是一个需要以新技术为基础、以新业态为引领、以新理念和新思路加以应对的新形势。
我们可以将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称为“国家文化基因工程”。文化基因既是承载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的“基本粒子”,也是对新一轮文化资源数字化技术系统、科学的概括。
文化基因承载着灿烂文明,延续着历史文脉,维系着民族精神。通过采集并搭建文化素材库,以文化基因提取、挖掘与智能分析来绘制文化基因图谱,打造更多富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数字内容产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系统、全面的技术支撑,使千千万万的普通大众参与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来。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杨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