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致富底子牢 幸福生活共创造
——走进脱贫村看变化系列报道之天全县始阳镇乐坝村
杜显平(右)向丁国珍传授枇杷种植技术
川藏物流(旅游)产业园位于天全县始阳镇乐坝村,于去年动工建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预计8月实现园区主干道通车条件,年底完成一期项目主体工程。”7月14日,川藏物流园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旭海说。
临近午时,在此务工的乐坝村脱贫村民丁国珍,骑着电瓶车回家吃午饭:“从项目开工,我和村里不少留守妇女就在这里上班,每月可收入3000余元。”
乐坝村第一书记高婷珊,对该项目有另一番见解。她认为,物流产业园、农业产业园,以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在乐坝村实施,为乐坝村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
这些活力和机遇可总结为——产业结构调整。
技能培训 村民务工有“资格”
50岁的高益义是丁国珍的丈夫,目前,他已在西藏务工数月,月收入6000余元。
“我从事水电工。2015年,我参加县里组织的技能培训,系统掌握了这门技能,拿到上岗资格证。”电话中,高益义说,此前,他也从事过相关工作,但多靠朋友介绍,工作时有时无。
那年起,“持证上岗”的高益义走出天全,先后前往沿海城市和西藏等地务工,且每次都能顺利找到工作。
乐坝村是传统农业产业村,选择外出务工的村民有700余人,占全村户籍人口近三分之一,务工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但部分村民是无技能务工。”乐坝村村委会主任王国嗣说。
考虑村产业发展实际、村民收入结构,乐坝村自脱贫攻坚起,就逐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
针对本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妇女年轻女性较多的特点,家政服务和保育员成为该村培训重点之一。至今,相关培训已连续开展5年,每年参加培训人数都在50人以上。
2018年参加培训并获得上岗证的刘田琼,已先后到上海、苏州等地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每月稳定收入五六千元。目前,因技能培训改变命运的她,正积极准备参加中级资格证考试。
同样准备“提档升级”的,还有高益义,他已连续两年参加水电工程师考试:“虽然都没考上,但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我今年还会继续好好备考。”
“结合就业扶贫工作,村里将在近期组织开展首期月嫂培训班。”村党支部书记高益昌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已有30余人报名,人数达50人后就正式开班。
更多村民掌握务工技能时,乐坝村也迎来川藏物流(旅游)产业园、天全县农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户该村的好消息。
从石棉县移迁至天全县的村民杜显平,2015年在该村尝试枇杷连片种植。2018年,果树正式投产后,杜显平连续两年取得亩产7000余元的收益。
“物流园区、农业园区近在眼前,可提供有效的产品粗加工和物流配送服务。”杜显平说,乐坝村的气候土质上佳,如能实现特色水果产业规模化发展,能带动更多村民奔康致富。
脱贫产业 标准化连片发展
今年3月,杜显平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高婷珊,并得到乐坝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回应。
结合村民发展意愿,丁国珍成为首个尝试的脱贫群众。她通过杜显平提供的种苗和技术,在今年5月种下3亩优质大五星枇杷;村里结合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给予她1200元产业奖补资金。
部分村民切实感受到杜显平的发展成效后,也有了各自发展枇杷产业的计划和实践。
村民高学奎购买枇杷种子,在自家地里开出育苗地,采用盆栽方式培育种苗。按他的发展计划,这批种苗在明年实现嫁接,首期计划发展种植面积10亩。
村民高联川计划投资3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种植枇杷,目前已与部分村民达成协议,计划今年入秋后开工种植……
有了致富带头人的引领,村民发展积极性高涨,乐坝村扶贫干部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本月初,乐坝村党支部会议讨论后,初步明确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连片发展两个方案。“方案二选一,选择哪个,村民说了算。”高婷珊说。
让扶贫干部更有底气的,除建设中的两个产业园、雅叶高速快速通道、连接国道318线的丹凤山大桥,还有乐坝村相继修建的20公里村组道路、产业道路。
去年9月至今年4月,乐坝村分两次在该村后山挖通10公里林区产业公路的毛路。
乐坝村260余亩笋用竹,大多集中在道路两侧。乐坝村还计划扩大发展竹笋产业,涉及全村6个村民小组中的5个。
14日,乐坝村5组村民高明洪请人,砍伐竹林中的杂竹。
“家里有近7亩竹林,楠竹、四季竹等杂竹约占到一半。”高明洪说,清理林地后,将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竹品种,“有了这条刚挖通的路,更换为高品质笋用竹后,亩产值可达3000至4000元。”
乐坝村后山的林地里,杂竹林共约800亩。对这些林地的开发利用,乐坝村也已有明确思路——结合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实际,采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方式,实现竹笋产业标准化连片发展。
“接下来,镇、村还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现产业公路全硬化,并完善产业便道。”高益昌说,相信在党委政府和联系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乐坝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