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图片2 图片2
您当前的位置:雅安分频道  >  雅安宣传  

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

2019-10-28 10:59:35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李仕丽

【编前语】

今年是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办公室发起,将10月27日作为“国际熊猫日”,倡议国内外社会各界像关爱大熊猫一样,关注和支持其他物种及自然保护工作。在第三个“国际熊猫日”之际,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部入口社区项目启动会议〔2019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闭幕式〕将在雅安召开。

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大熊猫在雅安重回大自然。一部雅安大熊猫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大熊猫史、世界大熊猫史,讲好雅安大熊猫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雅安和大熊猫到底有什么渊源?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闭幕式为何在雅安举行?如何让世界级大熊猫IP落地雅安?

本报将推出“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上、下篇)报道,敬请垂注。

我市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大熊猫的生存、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雅安的版图上,最醒目的位置总有大熊猫的足迹:雅安最北端是宝兴县的夹金山,世界首只大熊猫在这里发现;最南端是石棉县的拖乌山,世界首只圈养大熊猫在这里放归;而地处南北遥相呼应的中心雨城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碧峰峡基地坐落于此。

同时,大熊猫把雅安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来到宝兴,发现鲜为人知的大熊猫。

今年4月,包括戴维后人的50余名来自法国埃斯佩莱特市的客人来雅,溯源大熊猫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与故事。

穿越时空,大熊猫的过去与现在在雅安交织。

党中央作出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重大决策部署,对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意义重大;省委响亮提出“三九大”文旅品牌,为雅安打造大熊猫文旅品牌提供新机遇;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公布“天府之肺 熊猫故乡”城市新名片……

昨天,雅安的大熊猫,是世界的使者;今天,世界级IP大熊猫落地雅安,成为雅安响亮的城市名片。

从“发现—保护—科研—放归”,雅安与大熊猫一并走向世界

10月23日上午,许多雅安人的朋友圈,被一段大熊猫在树上玩耍的视频“刷屏”了。视频里,一只大熊猫“萌态十足”,时而发呆,时而东张西望。大熊猫玩够了,就下树往茂密的丛林里走去。

村民没有打扰它,它也不惧村民。

视频的拍摄地,在宝兴县穆坪镇新民村五组。虽然对于村民苟成林来说,“偶遇”大熊猫并不是一件“稀罕”事,但大熊猫的萌态还是让他忍不住拿出手机记录。

“穆坪镇新民村是我们的‘网红地’,每年大熊猫都会来这里‘打卡’。”在宝兴县林业局工作了32年的野保股股长郑从军介绍,或是因为发情,或是因为下山“巡护”自己的“领地”,大熊猫总会“如期而至”。

“在宝兴,大熊猫和村民们和谐相处。”郑从军说,我们都知道,更深远的意义是,保护它们,就是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事实上,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的故事,正是从宝兴开始。

在150年前的春风中,一个法国人来到雅安,在这里他有了惊世的发现——在蓝色星球上孤独行走了800万年的大熊猫,开始被人类所认识。

在随后的日子里,无数的西方人来到这里,对大熊猫展开了疯狂的追逐。1924年,全球首篇介绍大熊猫栖息地的文章问世——《穆坪:大熊猫之乡》。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送出24只“国礼”大熊猫,其中18只就来自同一个地方——雅安。除了“国礼”大熊猫之外,雅安还向全国各地科研单位、动物园提供活体大熊猫130多只,居全国之首。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后改名为世界自然基金会)在1961年成立时,大熊猫成为会旗和会徽的图案,大熊猫图案原型,是旅居英国的大熊猫“姬姬”,它的故乡在雅安。

1963年,全球首只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明明”在北京动物园诞生,它的父母都来自雅安;1979年,全球首只人工授精繁育的大熊猫“元晶”,它的父母也同样来自雅安。

随着人工繁育的大熊猫越来越多,大熊猫又在雅安重回山林。

全球首个大熊猫放归基地就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首只放归的大熊猫“淘淘”,它的父亲“芦芦”、母亲“张卡”,分别是来自芦山县和宝兴县的野生大熊猫。随后又有8只大熊猫在这里放归,同样有着宝兴县大熊猫的血统,“张想”是大熊猫“白杨”和“张卡”的女儿。

“2018年12月,全球第二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落户雅安市荥经县大相岭。截至目前,已放归大熊猫11只,其中在雅安放归的就有9只。

从“发现——保护”到“科研——放归”,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年间,雅安与大熊猫一起走向世界。

承担新使命,世界级大熊猫文化IP落地雅安

大熊猫在雅安发现,又在雅安回归山林,是巧合还是偶然?

在2017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栖息地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市有野生大熊猫340只,栖息地面积居全国市州第一。与十年前完成的大熊猫第三次调查结果对比,我们惊喜地发现,雅安野生大熊猫数量从当时的259只增加到了现在的340只,实现了持续恢复增长,且核心大熊猫种群继续壮大。

大熊猫数量的增加,让不少研究大熊猫文化的专家也在追问:大熊猫为什么在动植物生命史马拉松大赛中,跑了800多万年还一直在奔跑?雅安又是怎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使大熊猫的生命得以在这里延续?

生态雅安是大熊猫栖息“圣地”。国宝在这里被首次发现,又在这里返乡“安居”,这得益于雅安良好的生态环境,得益于难得的绿色“家底”。

雅安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之一,是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示范区,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7月12日,以夹金山、卧龙、四姑娘山为标志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进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雅安占了保护地核心区面积的52%。

习近平总书记在雅安视察时指出,雅安是“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顺应157万雅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沿着一条清晰的时间线,我们看到,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不忘使命,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以及在雅安视察时作出的“雅安本来就有绿色生态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等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生态是优势、环保是底线、民生是归宿的理念,坚决推动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雅安落地落实,进一步擦亮“天府之肺 熊猫故乡”城市名片。

站上新起点,雅安承担新使命。

发轫于“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积极推进中。它既是有效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载体,又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动实践。

10月1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雅安国土面积40.8%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近1/4。

作为市域内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最大,以及全域县(区)均有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任务的市(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索,如何通过落实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任务,弘扬大熊猫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彰显雅安绿色生态和大熊猫的独特优势。

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回应全市干部群众的期盼,从“软件”着手,结合今年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我市主动承担“天府三九大”重点任务,发挥“大熊猫文化从雅安走向世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大熊猫文化发掘与传播推广活动。

从“硬件”着手,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整合大熊猫生态文化资源,着力构筑生态绿城、文化融城、IP显城、产业强城、康养福城“五大体系”,全力打造“国际熊猫城”。中心城区层面,打造国际大熊猫文化会客厅;全域层面,做靓宝兴县熊猫老家、石棉县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雨城区碧峰峡大熊猫文化慢生活康养地等品牌。

世界级大熊猫文化IP在雅安已经落地生根,必将迎来枝繁叶茂、硕果满园……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高富华 熊蕊